9CaKrnKkoho quality.huanqiu.comarticle宠物医疗遭遇“成长烦恼”数百亿市场待规范/e3pmh1m0l/e3pu3fequ本报见习记者刘昭报道猫狗等小宠物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慰藉,如今不仅仅是老年人将宠物作为生活的伴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养宠物的行列,宠物可以作为他们的亲密小伙伴,给他们带来欢乐,帮他们减轻生活压力。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狗、养猫人数达5648万,全国城镇共有9149万只狗和猫。猫狗消费者人均单只年消费金额达5016元,较2017年增长15%,2018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更是高达1708亿元。如此数量多的宠物,医疗自然也是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宠物医疗机构达到1万家,过去5年的复合增速为13%。据测算,2017年,我国宠物医疗市场的规模超过400亿元,而2016年这个数字还为300亿元。那么目前宠物医疗行业现状如何,是否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宠物疾病的预防治疗需求呢?专业人士缺乏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宠物市场升温,我国宠物医院数量也出现大幅增加,但业内具有一定专业化水准,且为连锁经营的宠物医院数量占比不足10%。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宠物医疗行业的人才缺乏有关。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宠物行业整体人才需求量约为37万。2018年,全国有近10万人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其中执业兽医仅有7万人。尽管国内执业兽医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专业人才缺口之大可见一斑。 记者了解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宠物医生并不容易,报考相关专业的学生,要本科读四年,之后还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此外,宠物医生大部分是全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类不同动物的生理知识,掌握大量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宠物医生。而真的把这些都学会实属不易,这也是专业人员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周住是一名动物救助工作者,他结合自己平时的动物救助经历,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大部分的医院比较负责,不过还是存在相当数量的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不高的现象。有些医院人才不够,会招收一些非专业兽医,甚至包括只在市面上上过所谓‘兽医速成班’的人,这就导致了部分医院医疗水平不专业,非常不安全。”周住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前一阵子救治的一只小猫,几天下来突然暴瘦,便去找医生就诊,医生竟然没有检查出病因,最后导致小猫死亡。事后他自己查了一些文献,对比小猫被救助前后的生活条件和发病情况,才得知这只小猫的疾病是牛磺酸缺乏症。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上目前确实存在医疗人员水平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就诊价格难规范“我当时买这只狗就花了不少钱,给它看病比给人看病花得钱还多,我都不知道做了什么检查竟然这么贵。”有宠物爱好者向记者抱怨道。也有部分消费者向记者反映,不同的宠物医院之间价格有差距,做同样的项目在不同医院收费不同。就这一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一位业内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医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其实消费者对这些产生疑惑,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等,外界对我们整个行业缺乏较为全面的了解,就会造成误会,宠物的治疗费用,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就可以统一的。”针对部分项目收费过高的情况,这位医生介绍说:“普通的给人看病的医院,一般由国家出钱支持,治疗设备和人员培训都有专业性的保障,而动物医院则不同。动物医院大部分是个人经营,设备的采购、门店的装修等都需自负,此外作为医护人员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学习,需要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核算后的数字并不低。”“另一个问题是宠物医院的就诊量不多,普通的医院来就诊的患者非常多,而动物医院是很少会有这种情况。同样的仪器设备,普通医院就诊的人多,使用频次多,回收成本相对容易,而动物就诊量低,回收成本较难,如果不适当提高费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利。”上述医生补充道。针对宠物治疗收费不一的现状,该医生还解释说,因为每个医院自身的条件不同,例如同样是检查设备,有些宠物医院配备的设备较为全面,有些较为单一,所以有一定价格的浮动是正常现象,在正常报价范围上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都可以接受,但是不应相差过大。最后,该医生指出,除去医院本身的条件,人们对待宠物的态度也会引起治疗方法的不同。以狗为例,有些人是当宠物养,有些是当看家狗养,有些则是当工作狗养,这些狗的生活环境不同,即使是同样的疾病治疗方法以及用的药物也不同,因此对于宠物的救治很难达成一个共同标准。市场有待规范中研普华研究员罗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的宠物医疗行业缺乏行业监管,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行业的自律来维持自身的发展。要规范化还需各方共同努力。罗帆对记者说,目前宠物医疗行业没有专门的定价标准,行业自身的指导性标准也未出台,这导致一些宠物医院“乱定价”现象频出。对此,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针对该行业研究设立相应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此外还要规范药物使用剂量范围,避免一部分宠物医生出于利益的考虑使用药品时常用其最高剂量等类似现象出现。在人才培养方面,罗帆指出,未来宠物医疗市场发展方向应是专业化,包括从业资质、医疗价格、收费名目类别,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参照。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速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强行业的准入审核,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消费者如何合理选择宠物就医医院方面,罗帆建议,消费者在给宠物就医时,一要看医院是否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二要了解医生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三要注意一下流程是否正规、环境是否整洁和设备是否齐全。消费者最好选择有品牌性、具有一定规模的宠物医院,其管理更加严谨规范,服务品质有相应的保障。此外,科技的发展也是促进行业规范的强大动力。针对消费者和医院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接受采访的医生说,他们正在进行一个宠物智能监控的项目研发,将就诊的宠物信息和数据等进行采集,通过AI分析,展示结果,这样宠物的症状以及需要做何种检查和治疗就一目了然,如果该项目最终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做到信息透明,就可以打消消费者关于医疗信息不对称的顾虑,放心消费。1557458340000责编:沙琼中国产经新闻155745834000011[]{"email":"shaqiong@huanqiu.com","name":"沙琼"}
本报见习记者刘昭报道猫狗等小宠物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慰藉,如今不仅仅是老年人将宠物作为生活的伴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养宠物的行列,宠物可以作为他们的亲密小伙伴,给他们带来欢乐,帮他们减轻生活压力。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狗、养猫人数达5648万,全国城镇共有9149万只狗和猫。猫狗消费者人均单只年消费金额达5016元,较2017年增长15%,2018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更是高达1708亿元。如此数量多的宠物,医疗自然也是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宠物医疗机构达到1万家,过去5年的复合增速为13%。据测算,2017年,我国宠物医疗市场的规模超过400亿元,而2016年这个数字还为300亿元。那么目前宠物医疗行业现状如何,是否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宠物疾病的预防治疗需求呢?专业人士缺乏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宠物市场升温,我国宠物医院数量也出现大幅增加,但业内具有一定专业化水准,且为连锁经营的宠物医院数量占比不足10%。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宠物医疗行业的人才缺乏有关。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宠物行业整体人才需求量约为37万。2018年,全国有近10万人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其中执业兽医仅有7万人。尽管国内执业兽医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专业人才缺口之大可见一斑。 记者了解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宠物医生并不容易,报考相关专业的学生,要本科读四年,之后还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此外,宠物医生大部分是全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类不同动物的生理知识,掌握大量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宠物医生。而真的把这些都学会实属不易,这也是专业人员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周住是一名动物救助工作者,他结合自己平时的动物救助经历,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大部分的医院比较负责,不过还是存在相当数量的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不高的现象。有些医院人才不够,会招收一些非专业兽医,甚至包括只在市面上上过所谓‘兽医速成班’的人,这就导致了部分医院医疗水平不专业,非常不安全。”周住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前一阵子救治的一只小猫,几天下来突然暴瘦,便去找医生就诊,医生竟然没有检查出病因,最后导致小猫死亡。事后他自己查了一些文献,对比小猫被救助前后的生活条件和发病情况,才得知这只小猫的疾病是牛磺酸缺乏症。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上目前确实存在医疗人员水平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就诊价格难规范“我当时买这只狗就花了不少钱,给它看病比给人看病花得钱还多,我都不知道做了什么检查竟然这么贵。”有宠物爱好者向记者抱怨道。也有部分消费者向记者反映,不同的宠物医院之间价格有差距,做同样的项目在不同医院收费不同。就这一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一位业内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医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其实消费者对这些产生疑惑,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等,外界对我们整个行业缺乏较为全面的了解,就会造成误会,宠物的治疗费用,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就可以统一的。”针对部分项目收费过高的情况,这位医生介绍说:“普通的给人看病的医院,一般由国家出钱支持,治疗设备和人员培训都有专业性的保障,而动物医院则不同。动物医院大部分是个人经营,设备的采购、门店的装修等都需自负,此外作为医护人员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学习,需要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核算后的数字并不低。”“另一个问题是宠物医院的就诊量不多,普通的医院来就诊的患者非常多,而动物医院是很少会有这种情况。同样的仪器设备,普通医院就诊的人多,使用频次多,回收成本相对容易,而动物就诊量低,回收成本较难,如果不适当提高费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利。”上述医生补充道。针对宠物治疗收费不一的现状,该医生还解释说,因为每个医院自身的条件不同,例如同样是检查设备,有些宠物医院配备的设备较为全面,有些较为单一,所以有一定价格的浮动是正常现象,在正常报价范围上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都可以接受,但是不应相差过大。最后,该医生指出,除去医院本身的条件,人们对待宠物的态度也会引起治疗方法的不同。以狗为例,有些人是当宠物养,有些是当看家狗养,有些则是当工作狗养,这些狗的生活环境不同,即使是同样的疾病治疗方法以及用的药物也不同,因此对于宠物的救治很难达成一个共同标准。市场有待规范中研普华研究员罗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的宠物医疗行业缺乏行业监管,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行业的自律来维持自身的发展。要规范化还需各方共同努力。罗帆对记者说,目前宠物医疗行业没有专门的定价标准,行业自身的指导性标准也未出台,这导致一些宠物医院“乱定价”现象频出。对此,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针对该行业研究设立相应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此外还要规范药物使用剂量范围,避免一部分宠物医生出于利益的考虑使用药品时常用其最高剂量等类似现象出现。在人才培养方面,罗帆指出,未来宠物医疗市场发展方向应是专业化,包括从业资质、医疗价格、收费名目类别,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参照。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速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强行业的准入审核,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消费者如何合理选择宠物就医医院方面,罗帆建议,消费者在给宠物就医时,一要看医院是否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二要了解医生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三要注意一下流程是否正规、环境是否整洁和设备是否齐全。消费者最好选择有品牌性、具有一定规模的宠物医院,其管理更加严谨规范,服务品质有相应的保障。此外,科技的发展也是促进行业规范的强大动力。针对消费者和医院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接受采访的医生说,他们正在进行一个宠物智能监控的项目研发,将就诊的宠物信息和数据等进行采集,通过AI分析,展示结果,这样宠物的症状以及需要做何种检查和治疗就一目了然,如果该项目最终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做到信息透明,就可以打消消费者关于医疗信息不对称的顾虑,放心消费。